美国家庭系统治疗大师默里·鲍文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观察到了个人的精神痛苦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他认为人的困境不在于尚未解决的心理问题,而在于每个人的家庭系统。他开创性地提出“自我分化”这一核心概念,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关系中的心智成熟程度,即一个人在与他人保持深度联结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我分化”,这个听起来有点学术的词,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路上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它关乎我们如何在与人紧密相连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活出真实的自我。
本书从原生家庭的羁绊出发,作者带领我们一步步探索:
如何在离家独立时,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如何在单身的日子里,学会与自己和解;
如何在婚姻中,通过改变自己而非伴侣,共同成长;
如何在育儿的过程中,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步入职场,面对职场的成熟差距,我们如何在职场中保持自我,不被环境同化?
对每一个阶段,书中都给出了实用的建议。而关于信念的树立,是顺从、反叛,还是审视自我,每一个选择都导向不同的成长之路。
依赖问题
遇事有人帮,是好事,但完全依赖他人,就是不成熟的表现之一。我们未脱离家庭时,宠溺我们的父母几乎总是帮助我们处理所遇问题,让我们轻松前行,这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养成了依赖习惯。
在我们逐渐从家庭模式脱离出来时,依赖有时仍附着在身,依赖他人来弥补自身的不成熟,让别人替我们排忧解难。如这种不成熟的表现最明显地表现在被现在的我们称为“妈宝男”的那类人,他们一切听从长辈的意见,没有自己的主见。如在职场上,顺从别人的意见,需要他人的认可,依赖他人摆平问题。如在婚姻中,把亲密关系作为庇护港。
依赖让我们无法变得成熟,放弃依赖,独立面对问题,腾出时间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自我分化,迈向成熟。
担责问题
“不成熟的小孩容易隐藏或否认自己的过错,并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成年的我们,是不是有时也是如此呢?
职场上出现的错误,推给了别人;婚姻中出现的问题,怪罪伴侣;与朋友发生的不快,责怪抛给了对方。而自己呢,逃避责任,找借口掩盖错误。而心智成熟度高的成年人的表现应是有明确的是非对错准则,有宽广的心胸,勇于反思,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更正或道歉,真心寻求原谅或者给予补偿。
成熟,是心怀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人,有担当,积极觉察自身的问题,跳出一味指责他的的循环。
“审视自己在困境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自己的困顿感”。那打翻的牛奶已是事实,去思考如何应对,如何走出困境,才是一种成熟所为。
曾国藩说:“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坚持自我原则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穿梭在不同的聚会、群体活动、工作场所等等。这会让我们看起来心生一丝羡慕之感,甚至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产生自卑,做任何事都不自信。
真正心智成熟的人不需要为了融入集体而把自己伪装成八面玲珑,更不会人云亦云。真正心智成熟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时刻都可以管理好自己,也能始终根据自己正确的信念,而坚持自己的原则。
原则可以说是我们坚守的道德的行为底线,更是我们自我的保护。在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能够勇敢说“不”。成年人要依据自己的原则来判断。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让自己陷入困境,懂得维护自身的权益和尊严。原则是我们一切的根基,没有原则的人价值观就会崩塌,而失去自我成长的韧性和判断力。
从更大的格局看待问题
不成熟的人看待问题是对与错的关系,是与非,得与失,受害与施害的关系。
而成熟的人看待问题从“我”中抽离出来,不在让世界以“我”为中心,即使看到与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大相径庭,也会泰然处之,不会必须证明自己什么,更不会歇斯底里地让人感觉不可理喻。
成熟的人都会独立思考,不会用二元对立的方式看待问题,他们会从大的格局出发,从上向下地去看待问题的整体形式变化。成熟的人更懂得自我成长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并且不能停止的事情。成熟的人不会只盯着眼前的失败而自怨自艾。积累的经验、目光放长远不会困于当下不能自拔。
心智成熟的人会接纳变化,拥抱变化,让自己在复杂的情况下可以从容不迫。
本书涵盖成年人从离家独立到临终之际的每个人生阶段,各个章节分别探讨每个人生阶段蕴含的独特机会,分析如何促进更好的自我分化,在重要的人际关系中成就真正的自我。
除了个人成长,作者还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探讨了作为成长型助人者,如何促进他人的成长,以及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更广义的成熟。
职场10000小时理论践行者
你若有颗种子,便能期待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