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5 5 文集 深度 号外 热文 时间线

为什么说,关税问题不会放大招? 3月27日解读要点

主理人:
本篇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国内市场对关税“脱敏”,回暖趋势仍然存在;
2、国内消费政策“小步向前”,耐心等待临界点到来

1、国内市场对关税“脱敏”,回暖趋势仍然存在

今天的市场让投资者稍微松了一口气,没有继续下跌。昨天我们提到,成交量出现了明显下滑,这让一些人感到担忧,担心情况会继续恶化。因为任何一个市场如果没有资金支撑,再好的消息也难以发挥作用。不过,今天成交量稍微稳定了一些,指数甚至有所回升。我们一起看看今天市场走到了哪里。

 

目前影响市场未来趋势的有两个重要逻辑线:一个是外部扰动,即关税问题的不确定性;另一个是国内政策以及宏观经济指标是否出现回暖迹象。

 

先说外部扰动。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东南西北风乱刮,对方可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改变一次态度,这非常符合特朗普的风格。昨天,特朗普态度强硬了几个小时之后,美国市场率先出现了下跌。这和我们昨天分析的一样:在关税问题上,目前出现了一种奇特现象——不一定被针对的中国会受到很大冲击,但美国股市可能先撑不住。

 

昨天,纳斯达克指数跌幅再次超过2%,刚刚稳定没几天,现在又出现了第二轮下跌迹象。我们之前就提到,关税问题走到现在,距离最终揭晓只剩下两三个交易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市场似乎找到了一种“上有顶、下有底”的状态。所谓“上有顶”,就是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看似出招狠辣,要价很高,对市场形成恐吓。但大家会发现,他其实留下了很多妥协空间。

 

比如,今天他宣布加征关税时,是针对特定行业,而不是全面加征。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份额其实很少,美国市场主要被日本车占据,所以这一措施对中国的杀伤力并没有那么大。

 

妥协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今天有消息透露,美国想用TikTok(海外版抖音)来和中国交换关税优惠。美国很想要这个平台的资产,但TikTok的核心算法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可能不愿意轻易放手。美国却放出风声,希望中国在TikTok问题上退一步,美国则在关税问题上退一步。

 

所以,关税问题其实是一个筹码,随时可以用来让步。这就是我们说的“上有顶”。而“下有底”则是资本市场的预期和心理。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这一点,这意味着什么呢?等到4月2日真正到来时,关税问题可能不会出现最糟糕的情况。虽然之前被特朗普反复折腾得有气无力,但最糟糕的情况很可能不会出现。

 

今天,中国股票市场对关税问题已经有点“脱敏”了,甚至有些“钝化”。尤其是军工板块,这个板块和中美摩擦升级直接相关,但今天军工板块并没有太多表现,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回撤。和其他国内板块相比,这是一个好兆头,说明市场对外部扰动的吸收比较充分,没有受到特别大的惊吓。所以,对于外部扰动,个人目前并不悲观,最终可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对资本市场蓄力恢复是有一定帮助的。

 

2、国内消费政策“小步向前”,耐心等待临界点到来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国内。目前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一个是消费领域,几乎每天都有新政策出台。昨天晚上,又发布了一个新文件,名为“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文件选择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这五个城市,将其打造成国际消费中心。这意味着什么?就是要给这些城市更多政策支持,吸引海外游客或其他商旅人士来中国消费。

 

如何看待这一政策的效力呢?它肯定不是一个重大政策,比如像每年发放几万亿消费券那种量级的政策,没法和它相比。但这种打法确实也能解决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中量级的政策,确实能够吸引一部分人来中国消费。而且,任何一个政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配套政策支持。比如,未来是否会扩大免签范围,延长免签时间、增加免签人数?这是值得期待的。还有,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建立直飞航班,是否也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所以,一个政策可能会带出一连串小政策,这些都是可以预期并且已经在路上的。

 

消费赛道已经“趴”在地板上很久了,它其实期待的就是不断升温的政策支持。当温度升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临界点时,对这个板块的回弹和修复会起到一定作用。所以,到目前为止,个人认为进入4月后,如果市场上没有其他热点,消费赛道可能会成为资金的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这是国内政策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政策也在考虑如何带动和拉动国内经济活力。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民营企业、关于经济中市场化成分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非常核心且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看到了一些关键人物的发言。比如,以前我们提到过的中国学术界有很多自由理论派或市场派的代表人物,像吴敬琏老师,最近他的活跃度更高了,发声的量级也更大了。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前瞻性信号。

 

现在很多政策都在微调过程中,是否会再次向市场化方向偏一偏?这其实对恢复国内资本的信心,尤其是恢复国际资本的信心,会起到一定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虽然这不是一个具体的消息,但个人认为,深层次的影响是存在的。总体来看,国内政策是偏暖的。

 

接下来,我们再回到第三条逻辑线——资金层面。这其实非常关键。任何逻辑线要发挥作用,最终都要靠资金来追捧。如果资金缺乏热情,再多的分析都会显得有气无力。

 

资金在国内市场的体现,就是每天市场的成交量。这确实是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一个比较引人注意的负面压力。昨天,整个市场的成交量下滑到了1.1万亿的水平。今天没有再继续下滑,稍微让大家松了一口气,但也没有很高,没有突破1.2万亿,就维持在这个水平。

 

另一个指标是人民币汇率,目前在7.26左右。这个位置说明什么呢?说明人民币有稍微贬值的趋势。这表明外资最近并没有明显流入,并没有把人民币再次拉高。所以,这在情绪上确实会给大家造成一定困扰。但个人对这个问题并不是特别悲观。原因在于,在2月或3月初,市场上活跃的资金其实是偏短期的资金。之前我们和大家提到过,很多对冲基金的资金,以及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这种资金本身稳定性就比较弱。它可能短时间内冲进来,又短时间内冲出去,表现得非常不确定。

 

这种资金需要一些关键性信号、重大事件来带动。它并不是一种前瞻性资金,而是一种滞后性资金。所以,现在资金层面上出现的这种信号,我更倾向于把它看作是整个3月份被“吓住了”。因为4月2日,一些重要消息将对外发布,特别是关于中美之间关税问题的消息,所以资金变得谨慎。

 

那么,等到4月2日这个大事件尘埃落定、靴子落地之后,这部分资金找到更多确定性之后,会不会回流?个人认为这种概率是比较大的。另外,长线资金最近是否有回流迹象?这也值得关注。因为中国的宏观经济有一些前瞻性指标数据是有点超预期的。现在很多数据还没有对外发布,等到3月底、4月初发布完毕,增强了信心之后,也可能会陆陆续续吸引一些小股资金回流,对市场形成新的支撑。

 

稍微做一个小结:在进入4月2日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之前,整个市场有点屏气凝神,这会造成一点负面压力或干扰性因素。大家看到资金活跃度有点降低,但大事件发布之后,是否能形成一个拐点?目前我们看到的因素还是比较偏乐观的。所以,保持耐心,静待这个时间点的到来。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我们下次再继续聊,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