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5 5 文集 深度 号外 热文 时间线

《管理工作的本质》:把人类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组织系统中去

主理人:
作者:亨利·明茨伯格

这是作者最知名的著作,也是经理角色管理学派最早出版的经典著作,它奠定了明茨伯格极有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地位。

亨利·茨伯格重视从经验研究中发现组织和管理者的特征,并从管理者或经理的角色对商业进 行抽丝剥茧的洞察和提炼,他对于管理和组织的思考,有助于我们从更本质的层面去重新设 计、尝试新时代的管理模式乃至企业模式。

本术是亨利·明茨伯格在对许多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的“窥测”与“洞察”的基础上,以清晰的结构、缜密的逻辑、简要的语言揭示出管理者工作的4大变量、管理活动的3 大类别、管理者的10大工作角色,从而道出管理工作的本质。

 

他对管理工作的观察与研究,迄今无人能超越,其提出的管理者的10大工作角色已成为领导学研究的基础。

 

亨利·茨伯格重视从经验研究中发现组织和管理者的特征,并从管理者或经理的角色对商业进 行抽丝剥茧的洞察和提炼,他对于管理和组织的思考,有助于我们从更本质的层面去重新设计、尝试新时代的管理模式乃至企业模式。

 

管理者的工作本质上是沟通

 

经理工作的六大特点,具体为:

工作量大,步调紧张;

活动短暂,多样而琐碎;

把现实的活动放在优先的地位;

爱用口头交谈方式;

重视同外部和下属的信息联系;

权力和责任相结合。

 

对于经理的工作性质,明茨伯格提出了“角色”的概念,把经理真正应该干什么明确地确定下来,不仅廓清了经理的工作任务,也拂去了管理者的神秘面纱。经理所担任的10种角色:

 

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者、发言者、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这10种角色又可划分为3类,即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方面的角色和决策方面的角色。在该书中他这样说:角色这一概念是行为科学从舞台术语中借用到管理学里来的。角色就是属于一定职责或地位的一套有条理的行为。演员、经理和其他人的角色都是事先规定好的,虽然各人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这些角色。明茨伯格把经理定位为角色,把人从系统中解放出来。

 

管理者的行为包括互动、监管、决策和资源分配:互动是指管理者与其他人的交往和沟通,监管是指管理者对工作过程和绩效的监督和控制,决策是指管理者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做出决策和选择,资源分配是指管理者对组织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管理者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行为和技能,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任务。”

 

经理的工作是繁杂而重要的。

 

经理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明茨伯格强调,在成为管理者之前,要彻底了解经理工作的重要性。明茨伯格通过长期对经理工作的详细研究,认为在当时的企业中,经理所发挥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其原因并不是经理能力不强或没有充裕的时间,而是经理所做的工作并不是企业最主要的。许多经理往往做一些不该做的事,而这些事对企业的管理、生产效益的提高不会带来任何有益的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作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的经理在今后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在对经理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对经理工作提出指导性的观点和可操作的具体方案。

 

书中分析了经理工作所发生的变化,点明了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的10个要点等,对经理工作进行了细致而又全面的剖析,为经理人员认清岗位职责和如何工作提供具体指导。

 

(1)分享信息

管理者可以接收到大量的内外独家信息,但面临传播不便的情况。还有部分管理者认为保守信息,可以强化权力。管理者必须有意识地推动信息传达给下属,只有这样,才能改进决策和行动。应该首先提供的信息包括:客户反馈信息、供应链反馈信息、价值观信息、组织发展的方向性信息等。

 

(2)有意识地避免表面化  

管理很难避免流于肤浅和表面化,这是管理者最主要的职业危害。管理者必须有意识地顶住那些让他变得表面化的压力。保持平衡,对于那些需要保持专注和深入理解的问题增加投入。具体方式就是通过有效授权,或保持审批的前提下,启动有限授权。一些重要、复杂、敏感的问题,如组织结构重组、组织扩张、处理重大纠纷等,管理者无法通过向下授权来排除压力,这个问题的处理需要很长时间,可能导致管理者过分关注最新进展而忽略了问题的整体复杂度,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应当更加注重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

 

(3)如果信息可以分享,工作也要分担。

通过建立起管理、领导团队,实现有效的工作分担。工作分担的缺点是,传递信息需要消耗时间。

 

(4)从义务中获益。  

处理危机、接待来访者、参与礼仪等,都是管理者的义务,但每项义务也是达成管理目的的重要机会。解决危机可以启动管理者希望的改变。礼仪责任则有助于推行相关游说。管理者作为“名义领袖”会见来访者,可能会获得新的信息来源。

(5)从义务中自我解放。 

管理者所处的环境是“刺激-反应”型的。管理者的工作自时间是被创造出来的。

 

(6)强调适合于情景的角色  

管理者要扮演所有的基本管理角色,但在特定情景中,特定角色会获得特别关注。行业、组织规模、管理者级别、监管职能、当时的情景、管理者的经验都成为管理者选择应侧重角色的重要因素。

 

(7)小中见大。

有效的管理意味着必须建立能够以某种相对原始的形式传递特定信息的渠道。直接观察(巡视)和与尽可能多的人进行讨论,是获取这种信息的好方法。

 

(8)认识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力  

下属对其管理者的行动极为敏感,他们对管理者的工作优先选择顺序、决策、态度和情绪都会做出反应。管理者必须审慎对待这一点。

 

(9)面对联盟的发展 

管理者必须努力维系支持者、影响者联盟,管理民主化潮流,推动组织内部更多权力下放。而今,企业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面临的社会压力集团更多,压力更大。管理者需要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外部角色上,注重“联络官”、“发言人”和“名义领袖”角色。

 

(10)借助管理学家 

管理者和管理学家必须学习如何在一起工作,以破除管理的多方面两难处境。

 

明茨伯格第一次从实证角度分析了经理的活动,并划分了经理的类型,对经理的工作性质予以明确定位。在明茨伯格看来,既然经理是一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拥有正式的权力,那么也应该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明茨伯格在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经理工作6项基本的目标。研究者就能很容易找到经理工作上的不足,就能寻找到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的方法来。

 

“管理者需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领导能力:管理者需要建立和维护积极的人际关系,与员工、同事和上级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并能够有效地处理冲突和问题。同时,管理者需要具备领导能力,激励和鼓励员工,促进组织发展和变革。”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明茨伯格找到了提高管理效率的要领,并一一详细分析。这些要领自始至终贯穿着这样的理念:管理工作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组织系统中去,而不能陷入系统中不能自拔,不能让系统摆布人。

 

职场10000小时理论践行者

你若有颗种子,便能期待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