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VisionPro掀起了一股XR(包括AR/VR,即混合现实)的热潮。关于Vision Pro的热度已经很高,可谓八年磨一剑,许多率先尝试者都对体验交口称赞,无论是阅读、看电影、与人互动还是3D体验的表现都超预期。被诟病的主要是3500美元的高价格和最早明年年初才能上市的发行日期。
我想,很值得从产品、消费者行为塑造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苹果的战略三个角度来分析苹果这一在混合现实领域新品发布所可能掀起的改变。
先从产品来思考。Vision Pro抢占的是XR领域,兼顾了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而且它的增强现实也是用虚拟现实来呈现的,依靠头显外的摄像头将所处真实空间的景象在头显内呈现的滞只有16毫秒,人脑无法察觉。
产品创新需要一系列的踏脚石,能够善用各种踏脚石,有机串联起体验感更强的产品是苹果的强项。从另一方面来讲,科技生态圈希望苹果的XR能够带来“水涨船高”的效应——打造基于XR的App Store,吸引开发者,创造更多应用场景。这也是为什么苹果最早明年年初才会正式发布Vision Pro的原因:希望在未来六个月丰富内容和生态圈。
第二个方面,关于消费者行为塑造与商业模式创新。Vision Pro有不少眼前一亮的想法。
首先,Vision Pro虽然不是真正的AR,即在眼镜上加上投射的数字信息,但是头显外部屏幕仍然展示出使用者眼睛的影像,为的就是减少使用者在真实空间社交场景中与其他人互动时的怪异感。当然,真正能否达到这一目的有待大规模体验来验证。理论上来说,戴上它并不妨碍你与真实空间里的人互动,同时还能接入在线的伙伴,以及随时有待命的AI小助手帮忙。在工作场景中,这种虚实共生的合作方式似乎比Meta去年所提倡的创造Avatar(数字替身)完全沉浸于元宇宙的模式要更简便。
其次,它也创造出不少全新体验,比如展示3D沉浸式记录影像,让你回到上次野营的体验,或者穿越到孩子十岁生日派对的现场。相信这些都会带来一系列相应的可能性,鼓励更多开发商拓展脑洞。
第三,苹果头显所创造的VR场景可以替代手机、Kindle、电视、剧场、游戏等等。那么,苹果开启的创新到底是不是颠覆性的?我的判断是非颠覆性的。当库克在发布会上提出“Spacial Computing”(空间运算)这个概念的时候,除了正常作秀需要之外,也应和了非颠覆创新的特点:在既有市场边界之外开创一番新天地和新市场。对于早期使用者而言,这种All-in-One的替代性具备很强的新颖性,但只有当更多人开始使用了之后——就好像去年分析人士预测的那样,十年之后出货量能跟上智能手机之后——它才真正能替代别人。
所以,从消费者行为塑造和商业模式创新上来讲,苹果只是开启了一种可能性。
这就回到分析的第三个方面,苹果的战略。Vision Pro延续了苹果的设计风格,体验感十足。行业人士期待它能丰富生态圈,就好像AppStore推出之后一样,因为只有足够多的内容提供商入驻,无论是流媒体服务、游戏、还是出版商,才能鼓励更多人尝鲜。
相比其他进入这一品类的玩家而言,苹果具备三点优势。首先,巨大的现金储备让它可以有等待的耐心。公司并不需要寄望于Vision Pro成为爆款,按照预测,它的第一年销量可能只有20万台,相较于顶梁柱iPhone而言简直就是毛毛雨。这也让它有底气定出3500美元的高价,不会为了寻求性价比而在技术上做妥协。其次,作为非颠覆性竞争,Vision Pro会是苹果生态的自然延伸,吸引原本就很忠实的果粉。最终,如果头显的颠覆性比预测的展现更快的话,苹果也希望将颠覆自己在高端手机霸主地位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主编的《经济学人·商论》中对苹果的产品和战略有不少详细的分析,对2011年接班乔布斯执掌苹果的库克的管理风格也有比较深入的探讨,欢迎大家下载商论APP,订阅后搜索关键词【苹果】获取更多主题文章。
《经济学人·商论》是创刊180周年的全球顶级杂志《经济学人》子刊。订阅即可免费加入订户专享的主编领读社群,我每天会在社群中分享主编晨读,帮助大家梳理大趋势,推荐好观点,帮助形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挖掘更多深度内容。
如果你觉得我们的内容有深度,或者喜爱每周在经济学人集团视频号上推出的【经济学人商论对话】栏目,欢迎分享给更多人。本周四我们将对谈法国电力集团(EDF)原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马识路先生共同探讨清洁能源的转型未来。马识路代表法国电力公司参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工作,对中国电力发展和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有着深入的研究
吴晨商业观察
财经作家吴晨点评全球最新经济、商业、金融、科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