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珀拾书
2023-07-05
No.43

读了这几本书,你就知道“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了”

主理人: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螺丝钉,看起来不可或缺,但其实都是可替代品,所以才会有年轻人选择躺平、在上学和上班之间选择上香这样的热点出现。

本期简报,书入法君邀请虎嗅图书编辑张洪雷,为大家推荐5本有关年轻人生存状态的社会学著作,相信书中的知识,将有助于你更好地应对现实世界。

张洪雷

虎嗅图书编辑

《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 (日)山田昌弘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3年06月

 

 

这是一本描写当代日本年轻人生存困境的书。日本曾经有一个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年轻人靠时代红利完成了财富积累,老了之后也有完善的年金制度保证安度晚年。

 

但是,这样的好日子不是永恒的。后来,日本经济停滞,新一代日本年轻人不但无法积累财富,甚至根本找不到稳定工作,无法结婚生子,对于未来更是不抱希望。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日本的社会政策却没有与时俱进,任由年轻人滑向社会底层,成为弱势群体。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读这样的书,有助于未雨绸缪。


《难逃单调》 (加)F. S. 迈克尔斯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3年01月

 

 

这是一本两个小时就能读完的小册子,也是一本用经济学解读社会生活的书。之所以推荐它,是因为它的内容—— “经济故事”是如何形塑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选择?

 

当今资本时代,经济社会这个机器飞速运转,每个年轻人都是这个大机器上的螺丝钉。看起来我们的存在不可或缺,但其实都是可替代品。因此我们只能不断充电镀金,去迎合市场的需求,最终在竞争中迷失自己。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呢?你最终想从这个世界获得什么呢?或许这本书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朝不保夕的人》 (英)盖伊·斯坦丁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3年04月

 

 

这是本写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作品,今年被译介到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引起共鸣。

 

朝不保夕的人,包括低薪甚至无薪的实习生、贫穷国家的移民、全职主妇、自由职业者、打零工的人、老年工作者。它遍布全球,随着经济衰退和贫富分化,成为一个日益庞大但并不具备向心力的松散群体。

 

在这本书里,作者斯坦丁以激烈的态度对当今发达国家不稳定劳动现象展开了全景式批判。虽然略显激进,但仍然很有启发,能帮助身处其中的人更清醒地思考自己的处境和原因。


《东京贫困女子》 (日)中村淳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07月

 

 

你能想象一位毕业于东京大学的女性,也会陷入贫困吗?在《东京贫困女子》这本书中,作者中村淳彦为就为我们讲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以及大量的关于女性贫困的细节,读来让人感慨。

 

比方,书里提到,不少女性贫困的起点是因为生育而放弃工作,她们用生育的方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但却要独自承受的生育惩罚。

 

比方,书里提到,很多女性工作在需要付出大量情感劳动但薪资极为低廉的行业,比如看护业,又穷又忙,不知道该如何破局。

 

阅读此书,你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有那么多的贫困女性,“光是活着,就痛苦的要死”。如果你没到这一步,希望你早做规划,永远不要到这一步。


《我在北京送快递》 胡安焉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年03月

 

 

与其说这是本“底层文学”的文本,不如说它写的就是当代社畜们正在经历的生活,是所有人都面临的一个困境。

 

本书作者胡安焉,2020年时曾以一篇《我在德邦上夜班的一年》获得关注。作为延伸,这本书收录了他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多地共19份工作的经历回顾。

 

从酒店实习服务生,到面包店学徒、便利店店员,胡安焉以近乎摄像机般的敏锐捕捉下了打工经历中的“悬浮”时刻。由于作者是亲身体验,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代入感极强,值得每一个打工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