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5 5 文集 深度 号外 热文 时间线

健康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帮助?

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李虹霖,同时也是简单心理首次“心理评估”团队的成员。我想根据我实际的工作经验,分享一些我在心理评估当中的思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大多数人开始尝试心理咨询,也许都处在相对困难的内在状态中。还有一些来访者,可能本身不太习惯讲述自己的问题,虽然尝试各种帮助,但内心属于“被迫前来的”,所以会更加难建立关系一些;可能有些人已经用自己的方式支撑了很久,但也因此意识到需要更加挖掘深层原因。但不论如何,大多数人尝试心理帮助只是希望能让当下的自己更好过一些,而已。在评估开始前:我意识到很多来访者会勾选“梳理自己当前状态是否需要专业帮助”。在心理评估中,我也会和来访者说“如果你的情绪状态超出了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可以尝试专业的心理帮助/精神科的帮助。”但随着经验的增加,我越来越意识到,其实很多来访者自己并不清楚什么算是“超过了”,所以不清楚需要专业帮助,还是自行调节。心理评估其实就像是“内在的体态评估”。如同专业健身教练和他的检测仪:通过仪器检测你的肌肉、脂肪含量、骨骼等指标,再根据他的经验综合评估你的身体情况。最后,根据你的整体情况确认你的运动目标、方式、强度和频率等。对应到心理评估,既包括专业量表,也包括一对一访谈。最后,我们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交叉验证和判断,最终向来访者进行反馈。因为,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又是如何处理压力和情绪,其实往往源自日常积累。所以人们当下能够感知到的焦虑、困惑往往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比如有些是日积月累的长期压力,有些现实中遇到了“旧伤复发”的应激源。包括,我们曾经是如何被对待的,非常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所以专业的心理评估,就是在内在体态检查。如同看到每个人内在的心理肌肉,亦或是“深层肌肉”。现在来访者问“我需要专业的帮助吗”,我会这样回答:心理咨询就像是一个私人健身教练,你可以尝试任何方式帮助自己,并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因为运动的精髓其实是“迈开腿”,但健身教练是在运动中非常关键、专业的,能够在训练过程中避免受伤、采用科学的方式锻炼自己。咨询师可以在专业层面很好地可以帮助到你,但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和节奏。最重要的是,希望你是因为“爱自己”而来,这并没有什么可耻的。
2天前
5

隔夜茶,会不会致癌?

最近收到一个读者留言:“我喝茶喜欢一次泡一大壶,喝不完第二天再继续喝。但有人说隔夜茶不能喝,会致癌!真的吗?”隔夜茶致癌其实是个老话题了,但每年都有人问:它真的有那么危险吗?答案:并不是。我并不鼓励喝隔夜茶,但说它致癌纯属夸张。我们先瞄一眼说隔夜茶致癌的人的理由,主要是说茶叶放太久会产生亚硝酸盐,这是一种致癌物,所以喝了会出问题。听上去挺吓人。我经常说,最好的谣言就是第一句是真话的谣言,这次也是这样。确实,茶叶里含有极少量的硝酸盐,长时间放置,茶里的一些微生物或酶促反应有可能使一点儿硝酸盐变为亚硝酸盐,这确实是大家担心的致癌物。但注意关键词:一点儿!正常冲泡的茶,里面的硝酸盐含量很低,就算放到第二天,亚硝酸盐浓度也远远达不到“致癌”的程度。事实上,它的变化实在太小了,在实验室里都得用很好的仪器才能看得出来。除非你天天喝隔夜茶,每天喝几十斤,然后不间断地喝上个十年八年,要不然根本不用担心会因此致癌。其实我们平时吃的蔬菜里就含少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但我们吃菜从不担心致癌,反而号召多吃,因为它里面的纤维素,维生素等有益物质带来的好处远大于任何风险。蔬菜也好,茶也好,都是显著的利大于弊,有一点亚硝酸盐也没事。虽然致癌属于瞎扯,但我不鼓励大家喝隔夜茶,因为它确实有风险,不是致癌,而是滋生微生物。茶水放久了,尤其在温热潮湿的环境里,细菌或霉菌确实有可能兴高采烈地开派对,让茶变质、变味。你要是眼睁睁地把一杯隔了一两天、已经滋生了微生物的茶硬灌下去,确实会生病,感到肠胃不适,甚至轻微中毒。但这是变质食品引起的问题,和致癌没关系。所以,隔夜茶喝不喝,存放条件很关键。如果茶是放在干净、密封的冷藏环境里,比如夏天泡了茶放冰箱,当作冷泡茶喝,那应该没问题,但如果是放在闷热潮湿的地方,还敞着盖,那还是别喝了。更何况,隔了一晚后,茶里的儿茶素、维生素等活性物质或多或少会被氧化分解掉,口感也大打折扣,完全不值得再喝。为什么网络上有人要把“隔夜茶致癌”大肆宣扬?无非为了流量。因为茶叶在中国太常见,大家都喝,所以把“放久后亚硝酸盐略有增加”这个芝麻大小的事实,无限放大,就成了广泛流传的谣言和一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最近流行的“桶装水致癌”“手机信号致癌”“微波炉辐射致癌”,都是类似的套路。当然,还有商家是想带货,卖点新鲜茶叶或新型冲泡器具,夸大“隔夜茶危害”也是一种宣传。但有些人就是不相信科学,一旦认定了某个结论就很顽固。我上次给一个老头讲这件事儿,怎么说他都不信。我灵机一动,问他:“早上7点泡的茶,到晚上7点能不能喝?”“当然可以!”“那晚上7点泡的茶,第二天早上7点为什么就不能喝?”我得意地看着他,结果他回了一句让我吐血的话:“因为它熬夜了!”打败逻辑的,只能是魔法。致敬生命!
5天前
3

为何少吃点可以延缓衰老?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想回答一个问题:为何严格、长期减少热量摄入能延长很多动物的寿命。如今,一支团队发现一种分子能以药片形式起到限制热量的效果——至少在果蝇和蠕虫身上可行。这种分子名为石胆酸,由肠道内的细菌产生,能帮助分解脂肪。在《自然》2024年12月18日发表的两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证明了石胆酸能延长线虫和果蝇的寿命,而且能使老年小鼠重焕生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服用石胆酸对人体有相同效果。高剂量的石胆酸可能有毒。严格、长期地限制热量摄入能减少脂肪组织(人工上色)。一种新发现的分子能模拟这种饮食的抗衰效果。来源:Steve Gschmeissner/SPL在关于衰老和长寿的研究中,某些化合物能延年益寿的说法总是“不绝于耳”,但这些说法都经不起推敲。然而,这两篇论文却非常全面,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Longevity Consortium的首席研究员、美国转化基因组研究所的基因组学家Nicholas Schork说道。“我发现这两篇论文很有说服力”,未参与该研究的Schork表示,“相比其他提出有潜在健康获益的团队的研究,他们做的工作要多得多。”经受考验之前的研究显示,限制热量能延长大量动物的寿命,包括线虫、果蝇、小鼠和一些灵长类。限制热量能“打开”一种名为AMPK的蛋白,AMPK对于这种益处具有关键作用。不过,长期挨饿并不是限制热量的唯一代价,这些限制有时要求减少一半以上的热量摄入——研究发现这与肌肉量减少,调节体温困难,以及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有关,在加州生物科技公司Calico Life Sciences研究衰老生物学的Andrea Di Francesco说。大海捞针中国厦门大学的生物化学家林圣彩和他的合作者决定筛查热量限制导致小鼠产生的各种代谢变化,从中寻找能激活AMPK的化合物。这个任务非同小可:代谢反应期间生成的大部分化合物会在挨饿或限制热量期间发生大量改变,林圣彩说,“我们采取了一种brute force方法。”该团队不厌其烦地分析了200多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水平会在限制热量后升高,并挨个测试是否会激活AMPK。在有激活作用的6种化合物中,有一种与热量限制后小鼠体内发现的水平类似。这个化合物就是石胆酸,存在于名为胆汁的消化液体中。该团队随后给线虫、果蝇和小鼠喂食了石胆酸。果蝇和线虫的寿命比没有额外摄入石胆酸的同类显著增加。对小鼠寿命的影响在统计学上缺乏显著性,但该团队发现喂食石胆酸的小鼠在握力和肌肉组成等各类指标上更显年轻。这个结果足以令人激动,Schork说,“石胆酸和饮食限制一样,确实能带来健康获益。”林圣彩和团队随后研究了石胆酸是如何激活AMPK的,并鉴定出另一种蛋白TULP3是石胆酸的受体。百岁老人有话说Schork说,下一步是在各种遗传背景下测试在小鼠体内的这种反应。10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遗传背景对寿命的影响比热量限制更大。之前研究有迹象表明,石胆酸和胆汁中的其他化合物可能在热量限制中很重要,Di Francisco说。尤其是,他提到一项研究在日本百岁老人中发现了高水平的石胆酸。即便如此,林圣彩说,我们仍不清楚石胆酸对人类预期寿命以及健康寿命的影响。该团队正在对非人灵长类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给予石胆酸的最佳时间和剂量。“我们有责任提醒人们,切勿在缺乏更多实验的情况下擅自服用石胆酸,”林圣彩说,“一提到长生不老,有些人容易失去理智。”
2025-03-2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