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者抢占低端岗位的新闻总是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刷卷子—卷成绩—上名校—拿高薪,成了内卷教育获得丰厚报酬的完美路径,这届少年们牺牲了课间休息,从苦涩的中学阶段完成了到大学的“华丽转身”,到不同城市,学习不同专业技能,还有人从此离开了学校,关注此文集,带你走进少年的求学之旅。
民办高校的生存引发关注。
入学季,应该是五湖四海的书生们,感受贫富差距的第一课。
做题之外,其实还有别的路,可以到达想去的地方。
河南对于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探索不会停止,也不能停止。
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办校,会削弱高校的办学实力。
失败,也许并不是太糟糕。
河南人热衷于“高中”,源于其作为古代华夏文化圈中心的历史
高分学霸太多,内部的竞争压力依旧很大。
孩子更需要的,是从母亲身上看到,内心的平和与自我成长同样重要。
二本学历比不过一本,技能上还不如专科。
真正的亲子关系,需要的是家长的亲身参与。
待完成的人
想要通过等级制淡化差距,以完全避免成绩内卷和竞争是困难的。
“任何事情变成工作,就十分容易让人崩溃”
馆内杨素秋搜罗的8万多册图书,还在等待它们的读者
高等教育的有限资源,只能向德才兼备的学生开放
所谓的精英和人杰,永远都只是人群中的少数派。
吉雅不需要准确的答案。
青少年足球发展不起来,中国足球就没有明天
穿越诊断和标签去关怀每个具体个体,是很重要的。